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明朝第一航海家 > 第278章 铁铉、盛庸升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建文二年(1400年)八月十六日,朱棣率领燕军北撤,济南解围。

得知城外燕军北撤,济南城中军民奔走相告。

铁铉与盛庸拿出仅剩不多的军粮,大锅煮粥,征召全城能够投入作战的人。

围城三个月,能够活下来的都是体质好、意志坚定的人。

听说铁铉与盛庸准备犒赏全城,加入军队就有饭吃,能够走动的人全都前往济南西门集合。

站在点将台上,铁铉对众人道:“大家都应该听说了,城外的燕军被我们打退了,你们饿不饿?”

点将台下,有驻守济南的官兵,有征召的民夫,也有年轻的妇女、半百的老头。

三个月了,几乎都没吃过饱饭,能不饿吗?

众人不知道这参政铁大人是什么意思,愣了好久都没有回答。

突然,人群中有一名士兵壮着胆喊道:“饿!”

众人这次七嘴八舌地附和道:“饿,我们好饿!大人快给我们吃的!”

看到台下众人的反应,铁铉很满意地笑了。

他张开双手,示意众人先安静下来。

铁铉大声喊道:“本官知道,你们很饿,本官也饿得很!可济南城中已经没有粮食了,就剩你们面前的这几口大锅了。”

他指着台下的几口大铁锅,铁锅周围重兵把守,设置了好几层木栅栏。

台下众人纷纷望着那几口大铁锅,眼睛里充满了渴望。

不少人激动地想要往前冲,却被身前的木栅栏拦阻,被眼前锋利的大刀与长矛所震慑。

“铁大人,你不是说只要应征参加就能吃饱饭吗?”

“大人,你可不能骗我们!”

“没错!我们要吃饭!”

……

济南城西边的瓮城几乎集合了所有城中强健的军民,众人为了吃饭,情绪都很激动。

铁铉继续说道:“本官虽然没有多少粮食,但本官知道哪里有粮食,知道怎么获得粮食。”

有人问:“大人,哪里有粮食?”

“城外有粮食,燕军有粮食,德州还有上万担粮食。”

铁铉看着底下济南城的军民:“本官就想知道,你们敢不敢随本官与盛将军一起去取粮食?”

台下有人大声应道:“敢,有什么不敢的!与其活活饿死,不如敢铁大人一起战死!”

“对,与其饿死,不如战死!”

“对!大不了跟他们拼了!”

台上的都指挥盛庸接过话茬:“没错!我们要报仇!为死去的济南百姓报仇!”

“报仇!”

“报仇!!”

“报仇!!!”

在铁铉与盛庸的引导下,济南城的军民群情激昂。

一帮饥饿的百姓领了刀枪、棍棒,就加入了盛庸指挥的大军。

这支由饥饿的百姓与士兵组成的军队,没有任何随行的粮草。

他们喝了半碗几乎看不见米粒的米粥,就浩浩荡荡地出城了。

在铁铉的组织与盛庸的指挥下,这支哀兵痛击了燕军的后军。他们乘胜追击,收复了德州及周边的郡县。

九月初,燕军撤退,济南解围,铁铉与盛庸收复德州的消息传回应天府。

朝廷上下一片欢呼,皇帝朱允炆很高兴。

朱允炆满脸笑容:“朕以为,铁铉、盛庸当赏,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黄子澄行礼道:“陛下圣明!铁铉、盛庸独挡燕贼于济南城下长达三月之久,又光复德州,实乃大功一件。”

“自北伐以来,此役是难得的大胜仗。臣以为当,铁铉与盛庸居功至伟,当以重赏,且当重用,以告慰三军,激励众将。”齐泰上前附和。

“臣等附议。”一众武将附和。

黄子澄率领一众文臣道:“臣等附议。”

“好!众爱卿请起身。”朱允炆很高兴,“朕要重重地赏他们。”

铁铉与盛庸的这场胜利对于朱允炆来说,意义真的太重要了。

自他登基以来,朝廷上下众臣的意见从未如此的统一。

他推行的诸多政治革新受到众臣的反对和掣肘,没有多少重要的成就。

削藩行动也没能顺遂,湘王朱柏的意外死亡,导致朝廷内外的非议。

自从燕王朱棣起兵以来,他的北伐平叛行动屡屡失败。

燕军的几番大胜,南下围困济南,朱允炆都怀疑是不是真的是自己错了。

这一年八月一日,承天门发生火灾。他都怀疑是自己的错,直接诏己罪,求百姓上书建言献策。

这才半个多月,铁铉与盛庸大胜的消息就传来了。

这一个好消息令朱允炆备受鼓舞,重新坚定了信心。

坐在龙椅上,朱允炆满脸喜悦。

这种苦尽甘来的喜悦,他真的很想找一个知心的人分享一下。

他第一时间想到的人,是郑海。

“郑海,朕不信,真打过四皇叔。四皇叔并不是不可战胜,你看到了吧!这次他输了……”

“郑海,朕没错,错的是你!总有一天,朕会让你看到,朕比四皇叔更适合当这个皇帝。”

奉天殿上,群臣朝贺,这久违的胜利令众臣都欢呼雀跃。

有人欢喜,就有人忧愁。众臣中也有人脸上喜悦,内心却失落。

其中一人就是曹国公李景隆。

朱允炆派遣慰问官员前往济南慰劳铁铉与盛庸,犒赏济南守军,赏赐铁铉金币,禀召铁铉进京。

铁铉入京受赏,朱允炆在皇宫中设宴,采纳了铁铉的所有建议。

铁铉被提拔为山东布政使,接着又晋级兵部尚书,与盛庸一同决策北伐军务。

九月十日,盛庸取代李景隆,被封为平燕将军,封为历城侯,食禄一千石。

朝廷中,除了李景隆不开心,魏国公徐辉祖也不是很开心。

假如铁铉与盛庸没有取得这场胜利,那徐辉祖还可能成为北伐燕军的大将军,掌控军权。

可是,他的愿望再次落空了,盛庸这个不知名的都指挥霸占了北伐大将军的宝座。

下朝出宫的路上,李景隆主动向徐辉祖打招呼:“魏国公,您怎么和我一样不高兴呢?”

“哼!李九江,我哪有不高兴,不高兴的人是你吧?”

“魏国公,不如与我一起小酌几杯?”

“本国公忙着呢!太子那边还有事,我先走了。”徐辉祖冷冷看了李景隆一眼,“改日有空,本国公一定奉陪。曹国公,再会。”

看着徐辉祖离开的背影,李景隆有些落寞。

曾经李景隆是多么的骄傲,出征北伐时,皇帝亲自为他践行,手握六十万大军,是多么的不可一世。

曾经他还想着娶了徐妙锦那个小美人,搭上魏国公府这条线,可如今,一切都完了。

铁铉与盛庸的胜利,成了对李景隆最大的嘲讽,显得他是多么的无能。

“小二,上酒!”

在李景隆喝闷酒的时候,郑海与冯致远也在喝酒。

只不过,他喝的是告别酒。

“小二,再来一坛,郑海,今晚我们不醉不归!”施若绮幽怨地眼神盯着郑海。

小二报来一坛女儿红,高兴地喊道:“好嘞!老板娘,我这就吩咐厨房再炒些酒菜。”

“二姐,你还是少喝点吧!”郑海劝施若绮。

施若绮盯着郑海,低声道:“你能不走吗?”

郑海摇摇头。

“那别废话!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