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白衣天子 > 第335章 天不遂人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35章 天不遂人愿

事实当然不会遂人愿。

但是实际上,在崇祯皇帝朱由检看来,崇祯十一年六月以前,对于他而言,都是一段毫无疑问的幸运日子,因为一切真的是太顺利了。

而且他最信任的大臣,杨嗣昌还给他推荐了一个难得的人才,仿佛有了这个人,中原战场上彻底剿灭流寇将会是易如反掌的事。

于是崇祯十一年闰四月,原两广总督熊文灿,经杨嗣昌推荐,被大明朝廷任命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总理南直隶、湖广、四川、陕西、山西和河南六省军务,驻扎襄阳城,执行讨贼任务。

这位曾经在福建任上招抚了郑芝龙的熊总理,虽然对于中原战场上的流民军势力几乎一无所知,但是先天官运亨通的他,对于自己却拥有超乎寻常的自信。觉得自己在福建招降郑芝龙的经验,完全可以用在中原战场上来。

只是熊大人至死也没有明白的是,人家郑芝龙完全可以通过海外贸易和发旗征税,可以做到自给自足,人家想要的只是一个合法的身份,最终目的只是为了谋取更大的利益。

可是中原的流寇指望什么来满足他们基本的生活,只有让流寇们不再流动,让“寇”们能够安心踏实地劳动生活,那么“寇”就会变成民了。只是哪里来的土地?哪里来的粮饷?

不解决这些问题,那么无异于缘木求鱼,熊文灿不懂得这些道理,只是一味相信自己的经验,事实自然不会遂他的愿。

因为经验的主观性太强,而客观条件却是在始终变化着的,结果肯定不会一样。

就像张鹿安,他自认为自己做的人不知鬼不觉,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革左五营会与杨卓然建立联系,更是想不到革里眼贺一龙竟然告了他一状,说张鹿安侵吞了他的近二十万的银两。

而杨卓然获知这个消息以后,自然是如获至宝,在他看来,如今的安庐衙门最缺少的除了精兵猛将外,就是粮饷问题迟迟得不到合理的解决。如果能有二十万两的银两作为补充的话,剿灭江淮大地上的流寇自然不在话下。

平心而论,杨卓然的想法应该还是为公居多,否则他完全可以先去敲诈张鹿安,但是事实是他直接将相关情报,报告给了史可法。

史可法对于这个消息也是非常重视,派出传令兵,紧急征召张鹿安前往安庆府述职。

张鹿安就算再傻,也会明白此刻去安庆绝对不会是什么好事,毕竟自己这边刚刚立功,夺得了黄梅和英山两座县城,大可以公开表扬,用不着去安庆述职,唯一的解释就是很可能就是私吞银两的事暴露了。

张鹿安和王朝经过反复复盘,所有的事情都是张华带领正阳关老兵亲自在做的,这些人都是极度可靠的人,而且近期都没有外出记录,不可能是自己人这边泄露的。

只是最让张鹿安心虚的是,二十多万银两还在英山城内,因为船只还没有准备好,如果上峰派人实地来调查,查出来什么问题的话,那么最终自己很可能吃不了兜着走。

倒是王朝提醒了一句:

“将军,有没有可能是贺一龙那边对外说的呢?毕竟任谁丢失了那么多的银子,心里都不会好受的,肯定会想方设法把事情公开,即使无法奈何我们,也让咱们落到一声骚。”

“王朝兄,你说的很有道理。我也感觉问题很可能出现在贺一龙那边。这样吧,你先出去接待一下使者,就说我连日作战感染了风寒,待身体初愈以后一定第一时间赶往安庆城述职;第二偷偷派人去潜山找到我姐夫马应魁,他肯定知道具体怎么回事……”

张鹿安的话还没有完全说完,就见金马儿站在了门口,神情有些紧张,王朝出去把金马儿的信取过来,金马儿说道:

“将军,送信人说十万火急,是马应魁将军送来的信,请你接信后立刻查看。”

真是瞌睡了有人送来枕头。

张鹿安赶紧亲自拆开了信,马应魁在信上说道:

“革投诚,杨卓然告密于抚台,抚台疑,斥书相问。”

短短的几个字却把事情说的清清楚楚,这令张鹿安心里非常感动。既然事情已经弄清楚了,那就更不能去安庆府了,得给自己找点事情做,否则就是违反军令就不好了。

于是英山的大山深处,就出现了一股不知旗号的“流寇队伍”,安庆右营的游击将军张鹿安正在前线抓紧清剿,只是粮饷缺乏,希望湖广巡抚衙门或者安庐巡抚衙门可以提供必要的粮饷供应。

或许是机缘巧合,张鹿安把请饷文书分别发给了武昌的湖广巡抚衙门和安庆府的安庐巡抚衙门。好巧不巧,此时的湖广巡抚是方孔炤,就是方以智的爹,曾经在桐城接见过初来乍到的张鹿安。

方孔炤是新任湖广巡抚,正愁手上没有核心嫡系兵力,而郧阳山区里的流寇队伍肆虐,已经波及到了襄阳府和承天府,尤其是承天府还有祖陵在,更是承担着天大的干系。见到张鹿安的求饷信后,方孔炤第一时间就派人,直接到达英山县,询问张鹿安是否愿意前往武昌效力。

这个消息对于张鹿安来说一个绝对的双刃剑,按照现实处境来说,如果调任武昌,自己还有用的情况下,老官僚方孔炤绝对会睁只眼闭只眼,正好解决了自己目前所遇到的困境。

但是问题是自己的核心基地是在桐城的浮山,一旦自己远离浮山,那么基业还能否保住,那是任何人都说不清的事。

权衡利弊之下,张鹿安最终还是决定留在安庐对自己更为有利,但是也没有把话说死,示意方孔炤可以直接与史可法巡抚进行商讨。

张鹿安的想法很好,只是还是天不遂人愿,史可法很快就派人传来了最为严厉的命令,要求张鹿安把兵力交给令狐云湘统带,自己迅速前往安庆府述职,限定五日内必须赶到,否则按军法处置。

这就令张鹿安抓瞎了,权衡之下,张鹿安内心暗自决定,干脆到了安庆之后,就来个死不承认,难道安庆方面,还真的能派人翻山越岭,前来搜索不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