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那还真是为难大兄了!”

熊启眸中晦暗不明,双手藏在袖子下面,紧握成拳。

他看着一脸憨厚的熊颠,心中气到了极致,却还是虚假地笑着:“等到大王回咸阳,我也会帮大兄作证的。”

“如此便多谢昌平君了!”

熊颠憨态可掬,看不出半点儿城府,说出口的每句话,都是发自内心的真诚之言。

对此,跟在后面的熊启,不屑一笑。

心中骂其愚蠢,傻人有傻福。

就算是得到了权力,那也是暂时的,不可能长久。

熊颠则是慢慢悠悠地走在前面,低垂着眼睑,说实话,他还是心中不忍。

暂代政事,既有太后的应允,又有成蟜的支持,他并不担心会有不好的结果。

倒是熊启的事情,让他心中百感交集。

“昌平君,最近这段时间战事频频,你可曾去信楚国,问一问在楚国的亲朋,过得可还好?”熊颠抱着最后一丝侥幸,问道。

一旦确认熊启是冤枉的,他愿意代为说话。

“不曾!”

“秦楚交战,我身为秦国昌平君,怎么可能与楚国通信....?”

熊颠紧咬牙关,死死地咬着嘴唇,浑身微微抖动。

当熊启说出不曾的时候,他的心中就有了答案,后面的话,他是一句都没有听进去。

秦楚战事结束的时候,熊颠曾经去信楚国,信使带回来的消息是,熊启早在他之前,已经去信关心过母国了。

而今,当面问起,熊启装作没有发生,必定是在隐藏什么。

如果说,之前成蟜的话,他只信了一半,是为了家人和楚系,才选择的合作。

那么此刻,他就是信了九成,只要成蟜拿出最后的证据来,即便是再怎么不忍,他也不会有丝毫的退步。

拿着秦国的爵位,吃着秦国的食邑,还要出卖秦国。

这种事情,熊颠做不来!

“大兄,你这就直接走了?贤侄他不是也在宫里吗?”

看着低头往前的熊颠,熊启转身指着王宫深处,探问道。

熊颠只是轻嗯一声,没有回头,转身朝着另一个方向走去,低声道:“我去接人,昌平君先回吧。”

“有事瞒我。”

熊启站在原地,看着熊颠的身影,拐来拐去消失不见,心中起了疑心。

正欲抬步追上去看看,念及最近惹了太后不喜,不宜再多生事端。

“你,过来。”

熊启叫住提着扫帚从旁边路过的寺人,从怀中拿出几片金叶子,丢在地上,指着熊颠离去的方向,道:“去看看昌文君到了哪里,见了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明天这个时辰,在这个地方等着本君。”

寺人没有立刻去捡金叶子,而是鬼头鬼脑地张望四周,发现没有其他人后,他屈膝u跪在金叶子上,谄媚道:“多谢君上恩赏,小的一定完成君上的嘱咐,绝不会让泄露出去。”

“嗯。”

熊启点点头,把迈出去的脚步收了回来,叫住准备离开的寺人,问道:“近日宫中可有什么异常?”

寺人沉默片刻,猛然想起一事,答道:“昨日宫中调派了不少寺人前往大王寝宫,宫中有人传,是大王回来了,但是那些过去伺候的宫人至今还没有出来过,谁也不知道大王是否真的回来了。”

大王回来了?

不可能。

熊启摇摇头,皱起的眉毛逐渐舒展开,以他对秦王的了解,既然选择去往前线,那么在战事结束前,是不可能返回的。

而楚国大军转攻魏国,赵国自顾不暇,齐国袖手旁观,魏国能够求助的只有秦国。

既要击溃赵军,又要击退攻魏楚军,战事在短时间内,不可能结束。

熊启目光转向秦王的秦宫,眺望着映入视线的半座宫殿,满目疑惑得不到解答。

“明日本君在这里等你,不要误事。”熊启摆摆手,就此离开。

他好奇大王是否回来,但大王不是熊颠能比的。

所以没有让寺人去探听消息,万一大王真的回来了,发现他探听行踪,怕是要生出不少事端。

熊启默默离开,悄然盘算着处理一些可能对自己不利的事情。

......

“祖母,王绾什么时候病的?”

熊启二人离开后,成蟜自屏风后面走出来,一副乖巧模样,坐到华阳太后旁边,双手握拳,在她的肩膀上,轻轻地捶着。

华阳太后很满足孙儿的孝顺,两只拳头落在肩膀上,让她觉得王室之内也有温情。

唯一美中不足的事情就是,成蟜迟迟不肯成婚。

她挥手让宫人们全部退了出去,和孙儿说着掏心窝子的话,“王绾是咱们秦国的老人,只要大王和秦国有需要,说他什么病,他就什么时候病。”

“你口口声声说,要替你王兄分担政事,见不得他过分劳累,自己又懒得出奇,这次,我让熊颠暂代政事,回头你王兄那里收不到咸阳送去的公文,还会以为,是你长大了,懂得替他分担政事。”

“多谢祖母替孙儿着想,只是这么做,会不会太伤表叔的心?”

成蟜没有流露出半分欣喜,反而忧心满满地问道:“国内政事,都交给他去做,回头功劳被我抢了,岂不是让表叔白白出力?”

“以你王兄的性子,你觉得熊颠敢接下这份功劳吗?”

华阳太后轻叹一声,两个都是孩子,就是性子相差太多了,她抬手搭在肩膀上,拍打两下,示意成蟜停下,听她说:“你王兄事无巨细,皆亲自过问,身为一国之君,勤勉政务,自是好事,可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这么熬下去,怕是有伤身体。”

“而你又过分懒惰,求学不行,处政不行,领兵不行,唯独经商,做出了点儿门道,可生在这王室之中,商道是最不入流之道。”

“祖母还是希望,你们兄弟二人敞开心扉,好好交流一番。”

“如今只是秦国一国之事,你王兄将来若是灭了六国,那就是七国政事,一个人哪里处置的过来?你要给你王兄帮忙,或者找人帮忙也行,你要多劝他切莫过度劳累,损了身子。”

成蟜乖巧地跪在一旁,听着华阳太后的絮叨。

不,应该叫做叮嘱。

是祖母对两个孙儿的叮嘱。

听来心中暖暖的,可他实在不知该如何答话。